在申论考试中概括总结是大家碰到概率最大的题型,同时概括总结也是大家的基础题型。为何这么说呢?这要从概括总结的目的说起,概括总结是要大家精准地反映材料内与答卷任务有关的重点信息,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判断。因此,大家一般在做概括总结题型时就是直接从材料中选出重点信息,直接反映在答卷纸上已经足够。
大家常用来进行材料梳理的方法叫做三删一改,在这里给大伙推荐一下。第一,要了解三删都是什么,大家把三删分为,删无关、删多余、删具体。何为删无关?材料中会有不少与材料不重要的信息,譬如一道题让大家概括问题,但开篇说了一堆优点,那大家就能了解,这里与大家最后答案无关,因此可以省略,这就是删无关,删除不重要的信息。删多余,就是让大家把多余的表达省略掉,那什么算是多余的表达呢?譬如我手上有一个蓝色的瓶子,蓝色的这三个字就是多余的修饰表达。删具体,就是删除一些具体事例,譬如瓶子能装不少水,譬如......,譬如后面的这类都叫具体表达。一改呢,就是在遇见表达不够官方规范的时候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炼,譬如遇见不少相同种类的词,特别是一些用顿号相连的词语的时候,尽可能合并相同种类项,进行简练的表达,譬如草原上有马、狮子、鳄鱼,其实可以写成草原上有各种动物,如此的话对于大家整体的字数会有非常大的节省。
概括跟概括其实是一样的,但比概括多了一步,就是要在找到的要素之上做一个分类,并提炼出一个总括句,置于每一个类别的开头处。容易见到的分类一般是从题干中提取,依据题干中的内容进行分类,譬如2017年安徽A卷让大家总结D企业的经验,就在作答需要里面以在.......方面,.......。来进行分类。有时通过材料的暗示也可以为大家提供分类,还有就是通过我们的积累来进行分类,譬如通过事物两面性的两分法来进行分类。但必须要注意,分类时的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,譬如类别不可以重复、不可以出现总括句与分类项之间联系不紧密、分类不符合答卷逻辑等问题。
期望通过以上推荐,可以让大伙在考试的时候提高效率,降低错误。